所有流量的玩法廣告投放的渠道有哪些,基本上都會經歷這幾個階段:主動引流-付費流量-私域流量-品牌流量;
第一階段主動引流,是啟動階段,在知乎廣告投放的渠道有哪些、微博上發帖子,吸引意向粉絲,最終成交客戶。知乎最早起家也是這樣,靠人脈在論壇、貼吧上引流了一些粉絲 。
第二階段付費引流,當某產品有一定的規?;蛘哒麄€營銷鏈路跑通以后,想放大,就會走付費的形式,電視廣告廣告投放的渠道有哪些、報紙廣告、信息流、sem等,都是這樣?,F在大部分產品都還在走這一階段。
第三階段私域流量,客戶多了以后,就會很自然的想到建立自己的流量池,瑞幸咖啡和所有的數字合作方走的形式是api對接,基礎就是建立了自己的流量池;還有一種是當付費流量居高不下的時候,很多客戶就會自己建立承載流量的平臺,app、小程序這些,然后遷移客戶上去,也做成了私域流量。這類玩法,可以參考市面上的金融行業。
第四品牌流量,當某一產品長期在經歷前面的階段后,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,所謂的占領第一天花板,這個時候就會形成品牌流量,流量自然而來,例如:有問題問度娘。
在這些階段,能接觸到最終目標客戶的渠道,都可以是獲客渠道,不限于任何形式。美團外賣廣告、騎手的衣服、外賣的袋子、商家的小票這些都可以是獲客渠道;小的產品也一樣,廣告、產品的包裝、官網、任何流量的官方賬號,維護客戶的工具,節假日的禮物等等都可以是獲客渠道。
廣告確實是媒體最好的收入來源。為啥呢?因為這基本是無成本的(人工成本除外)。拿著客戶做好的內容,Ctrl C+Ctrl V,再點擊發布,這廣告費就到口袋里了。真棒~是不是!但,并不是所有的新媒體都能接到廣告的。
所以今天來談談能讓新媒體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廣告。
哪種類型的新媒體
能以廣告為主要變現手段
說這個問題前,我們先來看一下,新媒體變現的主要手段有哪些。
根據每個新媒體定位不同,變現側重點不同。今天重點聊廣告,所以來說下哪些類型的新媒體可以把廣告當做主要變現手段。
段子手或者營銷號
在微博、微信等活躍的段子手或者營銷號,主要收入來源于廣告。例如微博上一堆娛樂類營銷賬號,明碼標價發文。
網紅
這里所指的網紅主要是說那些活躍在短視頻、直播界的網紅。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視頻或者直播過程中植入廣告。
本地類新媒體
另外一類可以利用廣告收入來實現營收的就是本地新媒體了,俗稱的本地號??梢院w吃喝玩樂各個方面,只要是圍繞本地居民的生活都可以。
情感類、雞湯類等新媒體
例如以咪蒙這種為主的雞湯新媒體,也非常受廣告主歡迎??梢赃m用多樣性的產品,不需要受許多特定領域的限制。
小眾的個人號
這里說的個人號,是粉絲體量比較小,可能只有幾萬,或者更少。平時也可能只是用業余時間在兼職運營。但是能夠觸達精準用戶,粉絲粘性好,打開率高于平均值。比較受廣告主歡迎。這樣偶爾的廣告收入,可以是繼續運營下去的動力。
如何才能接到廣告
通過第一個部分的分析,很多人會覺得:完了,沒機會了,無論是段子手還是網紅,都是屬于頭部媒體,我這種小角色是接不到廣告了。
確實,很多廣告商喜歡投放頭部媒體,因為品牌和曝光都會有保證,但是相應的,他們的費用價格也會更高。而廣告商在投放時,除了看簡單的CPM,還要看成交與轉化。這也就是前段時間百雀羚刷屏長圖引發爭議的原因。
那這時剛入場的新媒體還是有機會的。重點在于把握三點,一是自己的品牌風格,二是粉絲黏性。三是主動去找廣告。
01
首先來說一下品牌風格,也可以說是平臺風格。
我們理解中的新媒體平臺都已經是公司化運營了,但是我們需要給自媒體平臺營造一個擬人化的形象。
拿這兩天百度和酷玩的公關之戰來說,酷玩打造的人物形象是他們家的主筆蛋蛋姐,百度宣布告酷玩后,蛋蛋姐發布了一篇文章,表示500萬對于她來說屬于頂配意思。評論立刻被要為她眾籌的聲音淹沒。
這里不站隊,只是說明一下,在做新媒體時要有一個統一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人物性格對外。這樣,你可以按照平臺的風格去更好融入廣告,也更容易讓粉絲接受你發的廣告,從而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。
02
第二是粉絲黏性。
很多人說,粉絲量多少是能不能接到廣告的重要影響因素。這個觀點確實沒錯,但是到公眾號下半場時,玩法可能要修改。
大號雖然粉絲量大,但同樣的,用戶不夠細分和精準,而且價格較高,比如網傳咪蒙頭條報價68萬,這對很多公司來說難以承受。
另一點則是,目前公眾號普遍打開率在3%-5%左右。但是一些粘性比較好的個人號,可以做到15%以上。高打開率的個人號可以有效轉化、成單。十幾個小號的投放價格可能和一個大號的投放價格差不多,但是成單量可能會高于大號。
03
第三是主動去找廣告。
如果有些號一開始就定位于靠廣告變現,如果還沒有廣告主主動找上門,那可以自己主動去找。我的建議是內部、外部都要布好聯系入口。
1、內部。在自己的平臺上,發布廣告合作刊例,包括平臺介紹、資源優勢、價格、合作方式等,然后留下聯系方式,等待有意向的廣告主上門。
2、外部。去一些類似微播易、米匯等專門做自媒體資源整合的網站上,登錄注冊,好好介紹自己,也可以有成單的可能。
如何發布廣告不讓用戶反感
一般來說,在公眾號等平臺上發布的廣告多以文字為主,它沒有音頻、視頻等包含多種傳播元素,所以很容易出現非常硬的情況。但有的時候為了生計你又必須接這個廣告,那要怎么做才不引起用戶的方反感呢?
1、貼片等圖片展現形式。前面說了,客戶進行廣告投放目的有很多種,如果是以CPM為主的話,可以考慮在內容里做貼片廣告。例如,VIVO和咪蒙進行合作:咪蒙在每次推文時,給VIVO進行貼片廣告曝光。這種形式,既保證客戶達到曝光的需求,也不用擔心廣告太硬傷害用戶。
2、在內容尾部植入廣告。這種植入形式,目前很流行。例如王中左右最近就在文章的尾部植入腕表的廣告。這種類型的好處是,文章整體性是保證的,并沒有影響粉絲閱讀,而產品和文章融合度高的話,也會讓用戶在看到最后時會心一笑:我就知道你又接了個廣告!
3、廣告即內容。這應該是最高境界了。把廣告做成內容。例如知名的天才小熊貓,每次發布的內容基本是廣告,以至于被網友調侃發博是錢花完了,但是沒有關系,大家對他很認可。這也是我之前在前面所說的品牌風格。前段時間,我們姑婆發布過一篇文章《半年新增過百萬,激活成本不到2塊,我是如何通過qq空間大號推廣實現的》,介紹到是qq空間的CPA推廣效果,但實際上這屬于一篇干貨類廣告
4、把太硬的廣告內容和自己平臺風格結合一下。如果接了一個太硬的廣告,一定要盡自己的可能,去把廣告內容和平臺風格融入到一起去。你要對廣告內容二次加工。例如,我前兩天發布的關于阿里應用在杭州沙龍的活動信息,這確實是一篇廣告,但我把內容和我個人以及平臺的風格很好融合一下,獲得的效果還不錯。
以上主要針對文字類新媒體的廣告植入做出的說明。至于短視頻和直播等新興媒體的形式,因為有直觀的人物形象出去,也可以采取口播、冠名、贊助、貼片、特約等形式,它們的受限是遠遠小于文字的。重點是如何把產品和自己的定位、內容做融合。
接廣告時要注意的小細節
最后,來談一談接廣告這一塊兒有哪些注意事項。
1
不要接和自己領域相差甚遠的廣告。建議很多平臺去接一些和自己定位比較相符的廣告,用戶的接受度更高。
2
黑五類的廣告絕對不要接。
3
不要接一些打擦邊球的廣告。比如有些媒體會接小說分銷,但這些小說都比較黃暴,會遭遇封號的危險。
4
太硬的廣告不要接。這一點上面的分析也說了。
5
廣告費最好能預付。實在不行,也要定金+尾款的形式。因為很多廣告合作不會去簽合同。為了避免產生文章發布了,但是沒給錢的情況發生,建議采用預付的形式。實在不行,也要采用定金+尾款的形式。
6
發布廣告之前要和對方確認。而且一定要再三確認,對方是否看得仔細,是否可以發布。以免發布之后出現糾紛。
7
既然確定接了廣告,就要保證廣告效果最大化。不要發完了事,要多做推廣宣傳。效果好了,廣告主下次才能繼續找你。
8
廣告之后的后續服務要做到位。比如主動給廣告主一些數據總結,把你們做了什么事情去告訴廣告主,要讓廣告主覺得你很在乎他們,這樣才不會是一錘子買賣。
9
最后說一句,你接的所有廣告,你都要自己先認可,無論是認可產品還是認可品牌。因為你是要把廣告推送給你的用戶,你的粉絲,你需要為他們負責。
以上就是關于新媒體變現廣告收入這一塊的內容。當然,新媒體變現也不僅僅廣告這一塊,還有我們知道的電商、知識付費、流量號等。今天先說一個部分,其余的等下次再分析。
本文由惠州欣惠網絡整理發布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eve-ma.com/itzx/4868.html